年近半百的梅州老教师跑去援藏,把足球之乡文化传到雪域高原!
时间:2024-11-05 08:45:26 出处:知识阅读(143)
掌上梅州讯 “老师,年近我考上成都体育学院啦,半百把足将来我也想成为像您一样的梅到雪AG超玩会入口教育工作者。”今年九月,州老兴宁一中老师陈建聪微信收到了一则来自雪域高原的教师“喜讯”,令他兴奋不已。跑去
给陈建聪发来信息的援藏域高原,是乡文他在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时的学生洛桑达瓦。时间倒回2016年,化传带着教育工作者的年近初心使命,以及年轻时对祖国边疆的半百把足向往,从事足球教育二十余年的梅到雪陈建聪毅然报名踏上了西藏支教之路,一呆就三年。州老
在这期间,教师他不仅把足球之乡的跑去文化、前沿的足球教学经验留在了体育教学资源极其匮乏的雪域高原,还以足球为媒,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甚至主动帮助农牧民纾困,AG超玩会入口促进了民族团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陈建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矢志不渝传播足球文化
2019年7月24日,陈建聪离藏回梅。但回想起援藏的日子,他仍历历在目。
“还记得刚去到的时候,基本上每天上完课回到宿舍,整个人就瘫在沙发上不会动,饭也吃不下,每天甚至还要去医院吸氧一个钟到两个钟,就这样扛了两个月左右才勉强适应。”援藏时,陈建聪已年近半百,当地群众、同事都亲切地称他“老头子”。
进入林芝市巴宜区中学的第一个星期,陈建聪就一边忍受着环境带来的身心不适,一边开始忙碌着组织足球课、组建足球队等校园教学事宜。在此期间,他多次带领师生足球队在林芝地区参加“尼洋河杯”“园丁杯”等比赛,分别取得第一、二名的好成绩,被当地师生们誉为“足球使者”。
随着日常教学工作步入正轨,陈建聪还不时送教下乡,利用空余时间在学校开讲座,传播梅州足球之乡文化,传授多年足球教学经验。“与我们这里不同,林芝市各县之间距离远的甚至相隔几百公里,路也不好走,基本上每次下乡往返都需要三四天的车程。”三年时间,陈建聪的传“教”的身影基本上遍布林芝市六个县区,不仅留下了足球教学先进理念,也把足球之乡文化传到雪域高原。“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梅州在什么地方,兴宁是哪里?现在林芝市大大小小的公务员、老师都知道我们客都梅州是‘足球之乡’,有一个‘老头子’在这里支教。”他笑言道。
目前,陈建聪人虽已离开西藏,但他精心编写的融入多年足球教育理念的《校园足球》一书,成了林芝市第一本足球使用教材,为当地足球教学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指导。“我当时想,我只是去支教,总有一天还是得离开,怎样让教学扶贫真正实现可持续价值?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最后就在2018年开始着手编写这一本足球教材。”陈建聪说,由于缺氧和低气压,在西藏的三年他几乎都彻夜难眠,睡不着就起来写,白天就利用课余时间做动作,拜托中山大学两位同去支教的学生帮忙拍摄成照片,一起编辑成册。“我编书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为西藏的孩子们留下一点什么,我也很高兴能为当地足球教学贡献出我一份力量。”
陈建聪编写的教材《校园足球》
除了编写教材,在陈建聪的牵桥搭线下,他就职的兴宁一中与巴宜区中学缔结了友谊学校,形成了结对子校园足球教育帮扶。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校园足球学校,兴宁一中适时给予巴宜区中学校园足球活动、班级赛、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指导。2019年,他还通过自己的同学关系,为巴宜区中学引来18台价值约30万元的空调,有效改善了该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如今,陈建聪昔日的藏族同事也时不时发来信息问候或交流足球教学心得,双方维系着密切联系。
陈建聪为巴宜区中学引来30万元物资
用心用情促进民族团结
“在林芝,到处都可以看见‘老头子’的身影,特别用心,特别活跃。”这是认识陈建聪的林芝市公务员、老师、农牧民给予他的评价。孩子们的训练课上、公务员足球友谊赛、农牧民组织的篮球赛,陈建聪无一缺席。且不管是当运动员还是裁判,他也都乐此不疲。慢慢地,当地只要有球赛或其它体育活动,人们都会自然地邀上这位来自汉族朋友。
“当裁判应该是最辛苦的,阳光辐射特别强烈,基本上一场比赛下来,整个脸都会红肿,脱几层皮是经常的事,你看我现在脸上还有暴晒脱皮后留下的痕迹。”陈建聪笑着向记者回忆着一个个比赛的瞬间,即便是受伤的“桥段”,他也心甘如怡。
足球老师也当“带货郎”。“我们每一位去援藏的老师都有结对子扶贫的当地家庭,2018年,趁着课余空当,我到结对子帮扶的家庭了解情况,发现他们正在为苹果滞销而发愁,那苹果又大又红,成堆成堆,看着很是心疼。”因此,在了解了价格和苹果数量后,陈建聪想到了兴宁一中的同事以及他爱人所在的龙田中学,经过多番联系,最终把苹果悉数销了出去。“我个人贴了5000多的运费,但当听到贫困户那一声感谢时,感觉彼此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汉藏人民本是同胞,有困难互相帮,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他说道。
三年的支教生活,陈建聪给雪域高原留下了教学经验和温暖人情,自己却带回了一身“创伤”。他告诉记者,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回梅不到一年半时间,他做了两次胃肠手术,目前心脏、肺部都处于无法恢复的肥大状态,记忆力也急速下降,“我现在都不敢开车,经常开车到学校上课,开到一半我都要停下来想我要去哪,买东西付两次款也闹过不少笑话。”陈建聪坦言,其实在西藏的最后一个月,他的身体就已经处于透支状态,只能长期卧床。“晚上低气压很难入睡,在那三年,加起来的睡眠时间估计也就50天左右,撑到最后一个月时,脚又肿又麻,拖鞋都穿不进去,也没知觉,连饭都是拜托同事帮忙打包。”说起三年支教给自己落下的“病根”,陈建聪显得云淡风轻,丝毫无半句怨言的他饶有趣味地述说着,倒像是在讲着一个极其珍贵的故事。
本报记者:林婉萍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宋一笑